close
王爺廟的保安宮改名稱為:「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同治10年(辛未,公元1871年)7月28日大風雨,山洪暴發,自康熙58年所建在鹿耳門溪南岸的媽祖宮被洪水沖毀於溪中,奉祀廟中的神像經媽祖宮莊〈現稱為顯宮里〉民及時搶救,小尊神像〈包括開基媽祖〉分祀於莊民家中,鎮殿及較大尊的神像經三郊〈三郊係貿易商社團,當時鹿耳門溪,即鹿耳門港,沿溪兩岸經官府撥由三郊承管〉運到府城港口海安宮寄祀。而昔日府城農曆7月普渡,為避免集中於7月15日中元節同一天內各境廟宇舉行普渡,大家搶購祭品而抬高物價,經各境老大會商決定自7月初一至月底分境分期舉行普渡,此後成例。鹿耳門媽祖宮輪祭日期為7月14日。鹿耳門媽祖宮自廟被沖毀神像寄祀海安宮後,鹿耳門媽祖宮普渡由三郊寄在水仙宮按期舉行,時稱鹿耳門寄普。 當時鹿耳門溪北岸已開墾繁榮,人口聚集,土城地方各寮毗連形成一大村落,這個大村落在台灣淪日前尚未興建廟宇,淪日後於民國12年〈公元1923年〉,西南海邊拾獲由大陸漂泊的王船一艘,土城人士為酬神恩,議建王爺廟。因當時缺乏磚石材料,議定採崩陷於鹿耳門溪底的媽祖宮舊廟址磚石應用,在溪中舊廟址掘出大批磚石及刻有【鹿耳門媽祖宮】的石香爐,即動工興建,於民國15年完工落成,係祀奉王爺,故廟名稱為﹝保安宮﹞。前殿主祀王爺,後殿祀觀音。 嗣海安宮修建洽請媽祖宮村落接回寄祀在該宮鹿耳門鎮殿媽祖及其他神像,但因當時媽祖宮莊尚未重建媽祖宮廟致無法照辦,海安宮轉洽土城人士同意接去與觀音併祀於保安宮後殿〈係屬附祀,亦屬寄祀〉。台灣光復後媽祖宮村落住戶於民國36年鳩資簡建〈重建〉媽祖宮將舊廟被沖毀時搶救分祀民戶的小尊神像〈開基媽祖〉集中奉祀,兩地相安無事。 到了民國45年8月經大專暑期戰鬥訓練營神鷹大隊古史遺蹟考察隊〈由楊雲萍教授率領〉蒞南考察,經考察結果楊教授認為鹿耳門為鄭成功登陸之確址,但南市文獻委員認為鄭成功登陸之確址,應為禾寮港,因以上雙方的論爭,引起邊隅地方有心人士之注意,以為鄭王登陸地媽祖宮有利可圖,就以發展地方並繁榮地方為號召,發起爭論鹿耳門媽祖宮在土城,並稱保安宮〈王爺廟〉就是鹿耳門聖母廟,初期只是口頭改稱廟名,後來就正式將保安宮改稱謂「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有心人士極力爭取鹿耳門媽祖宮在該村落,就將原奉祀王爺廟的保安宮如棄敝屣篡改名稱為:「鹿耳門聖母廟」或「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但距原鹿耳門媽祖宮二公里北邊,尚隔一道鹿耳門溪〈土城在溪北二公里處,媽祖宮在溪南〉,何能作為鄭氏登陸處之物證?此種強爭史蹟的方法真是莫名其妙,如以信仰立場來看,堪可為王爺叫屈。 信仰係屬人民之自由,所以信仰王爺也好,信仰媽祖也好,皆求精神上有所寄託;但不可抹煞史實,為謀得有利自己,竟將主神王爺降遷,而將寄祀神〈媽祖〉昇為主神,即使王爺能寬忍,主事自己夢寐時恐亦難免受良心的苛責吧! 註:本文截取於臺灣風物第31卷第4期〈篡改廟名考證〉之部分內容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d00001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