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福地羅漢寺洞天福地羅漢寺 洞天福地,原意是道教說神仙居住的地方,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稱。羅漢寺,也稱「洞天福地」。說白了,這是佛門將此語轉借過來,意寓其廟寺乃十方叢林,焉如神仙居住之所。重慶羅漢寺,位於市中區小什字附近,佔地有5160平方米。如此之規模,在彈丸之地的渝中半島中,算的上是一塊風水寶地,洞天福地了。俗話說:「天下名山僧佔多」。羅漢寺地處平凹處,不如第一山長安寺居高臨險,一枝獨秀,然而何以又如此有名,聲振巴渝呢?這緣由,當從900多年前的北宋時說起。公元1064年至1067年,北宋英宗治平年間,有位法號祖月的高僧,相中了小什字這片平壩,在此築起一座寺院,以當朝皇帝年號命名,這廟得名「治平寺」。寺中原有兩個古洞,祖月將稱之為:「羅漢」、「先天」。明代時的治平寺,廟裡供有菩薩神像,寺內有羅漢古洞,有「西山佛」石刻、還有兩尊高大的銅佛,並築有藏經閣、禪藻亭。當時的壽庵禪師在禪藻亭宴請狀元出身的大名士楊升庵。楊還即興留下詩句云:「馱經白石頭,卓錫倚山幽。僧寶傳衣見,儒珍接席留。彌窗窺海月,貌枕驗江流。坐覺諸天近,曇花落未修。」明末清初,張獻忠入四川,重慶遭受戰亂,在兵燹中,治平寺廟堂院所,摧毀殆盡,住持僧侶,四處逃散。直到清康熙五年(1666),治平寺方得以恢復重建。乾隆十七年(1752),因前殿坍塌,改建時稱「龍神祠」。為啥改名?重慶地處兩江,行船艄公縴夫們,欲求龍王爺保佑。重慶城區,火患不絕,為保一方平安,百姓尊龍為神。也正因如此,「龍神祠」俗名「龍王廟」。 清咸豐、同治年間,治平寺、龍王廟一度破落不堪,虛壇廢宇,香火殘留。其時,有涪之德泉禪師在寺右築廟,取名古佛岩,俗稱羅漢寺。後來,羅漢寺的大和尚慶元,結交官府紳商,活動重慶知府彭循、巴縣知縣沈正修,將治平寺劃與他接收,治平寺這才重塑金身。光緒十一年(1885),由隆法和尚增建羅漢堂,至此,羅漢寺之名,替代了舊寺名,一直沿用至今。 羅漢寺之所以命名「羅漢」,也是有其來歷的。羅漢,是梵文「阿羅漢」的音譯之略,據佛經講:「羅漢具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能斷除貪、嗔、痴等煩惱,已永人涅槃,不再受生死輪迴的果報。」羅漢能為民造福,當然便受到百姓供奉。重慶羅漢寺,先前有羅漢古洞,繼而又塑有五百阿羅漢,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故聞名遐邇,香客如織。 抗戰期間,羅漢寺噌曾遭日機炸毀,1945年修復。文革之初,五百阿羅漢又復遭紅衛兵搗毀,直到1982年才重建。而今,羅漢寺成為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從治平寺、龍王廟、古佛岩、羅漢寺,羅漢寺歷經戰亂浩劫,幾度興衰。至今,從保存的治平寺巷,羅漢寺街的街名中,還依稀可循昔日的舊景。 文:重慶商報2006/4/29-D8版32(文史鱗爪)作者:長秋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d0000144 的頭像
    zd0000144

    系統家具

    zd00001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